第187章 求人就要有求人的态度
办公室里,李茂森拎着茶壶坐下,倒了两杯热茶推到两位导演面前。
“李导,是这样的,《边走边唱》后期制作完成,你下午有没有时间,我想请您看看,提点建议,我准备带着电影参加明年的柏林电影节。”
陈导捧着茶杯说道。
“好!”
李茂森点点头应下,星耀影业是《边走边唱》的出品方,他是电影的出品人,在电影制作完成后去看看也是应该的。
此外陈导父亲在拍摄《霸王别姬》期间帮到他很多,这是人情,老陈导演那边没办法还,可以还在小陈导演这边。
“李导,张导也有事找你帮忙。”
陈凯格说完事用手背碰了碰旁边的张导。
张导抬起头来,从屁股后面摸出一张报纸摊开,是港岛发行的《星岛日报》
娱乐版,在第三版面有一篇文章与李茂森有关。
那篇文章夸他不仅会拍电影,还会做投资,今年星耀影业参与投资的两部电影《赌圣》《无敌幸运星》都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加之年初上映的《港岛夜未眠》,星耀影业今年赚到盆满钵满。
“《无敌幸运星》也上映了?我最近太忙都没时间关注。”
李茂森接过报纸看了起来。
《赌圣》在九月上旬上映,首周票房827万港币,创造港岛电影首周票房记录。
上映四周在港岛地区拿到2849万票房,预计总票房会达到四千万,再次打破去年由《赌神》创造的港岛票房记录。
嘉禾电影方面趁着周星池热度高,在九月底上映他和吴君如合拍的《无敌幸运星》,首周票房591万,成绩也非常不错。
星耀影业在这两个电影项目上都有投资,虽然只有30左右,但凭着两部电影票房分成星耀影业最少能赚到1000万港币。
“张导,谢谢你带这份报纸给我看,要不然我还不知道这些消息。”
李茂森真诚地说道。
张导听到他感谢,脸色忽红忽黑,指着报纸上几行字咬牙切齿地说,“你再仔细看看,你不觉得这部分内容很有问题吗?”
“是吗?”
他又重新看了几眼报纸的内容,按照张导的指示,着重看第二行,那行字在介绍他执导的电影,有《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
《菊豆》《港岛夜未眠》。
看第一遍没发现有什么问题,看第二遍时忽然觉得有部电影好象不应该在这里。
是那部《菊豆》,这是张导的作品。
可能媒体因为电影风格与他的相似,加之外媒的误导,把《菊豆》也算到他名下。
这件事他在参加威尼斯电影节期间也有发觉,不止意大利媒体把这部电影分配到他名下,连电影节举办方在印刷宣传海报时也出现错误。
他虽在媒体采访时做过纠正,但从这篇报道来看,媒体并没有认识并改正错误。
“张导,这大概是印刷错误,我一会儿打电话给公司,要他们联系《星岛日报》纠正一下。”
李茂森说道。
星耀影业是《菊豆》出品方之一,《星岛日报》在报道里搞错旗下电影的信息,也属于公司管辖的内容,但他能做的只有这些,《星岛日报》只是在报道中出现笔误,公司方面也不能因为这件事起诉对方。
张导脸色依然不好,虽然知道这件事不是李茂森的责任,但每次看到自己的电影被人误会是李茂森的作品,那种感觉象是活吞了一只苍蝇。
“是的张导,这件事是误会,你不用太在意,再说了李导是国际大导演,大家把你的电影误认为他的,这说明你拍电影水平很高,高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陈凯格拍拍张导的肩膀劝说道。
张导哼了哼,不觉得这话是什么表扬,不过他今天过来是有事找李茂森帮忙,所以在交谈时不宜把气氛搞得太僵。
张怡谋轻咳一声,用手碰了下陈导,暗示他该说话了。
陈导愣了下,哦哟一声反应过来。
“李导,张导在创作上遇到了瓶颈,导致新电影迟迟无法开拍,在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换一种风格,譬如历史武侠片,他看过你写的几篇武侠小说,觉得《英雄》很不错,慨然大气,场面宏大,他想改编你这篇小说你觉得怎么样?”
陈凯格说道。
李茂森听了不由地扬了扬剑眉,惊讶地看向张导。
《英雄》本来是张导的电影,剧本也是他和很多编剧共同创作出来的,没想到兜兜转转,张导又看上了这个故事。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
“张导,你要拍武侠电影?你之前拍的《红高梁》《菊豆》都是现实主义题材,现在你突然转变类型,拍摄武侠电影,这个转变太大了,你能把握住吗?”
李茂森问道。
“我想试试。”
张导紧紧握着拳头说道。
在拍完《菊豆》之后,他开始筹备新电影,先后看了很多小说,找人写了十多个剧本都不太满意。
到四月份看到刘震云的小说《一地鸡毛》,他准备把这部小说改编出来,为此还带着剧组到蜀都采风。
只是跟刘恒编剧写了几个版本的剧本后发现都不好,根本引不起他拍摄的兴趣。
他在剧组煎熬了两三个月,依然没有拍摄的动力,每天在坚持和放弃之间挣扎。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翻出《古今杂志》,在上面看到李茂森的成名作《英雄》,虽然前两年看过一遍,但当时对李茂森很瞧不起,也不怎么看重他写的小说。
重读这篇《英雄》,他深深被小说里的人物和故事打动,也为李茂森在小说里描述出来的大场面而赞叹,特别是那些浓墨重彩人物描写和精彩打斗场面,令人感到震撼。
他把小说反复读了几十遍,最后不得不承认李茂森笔力很强,写的小说也十分精彩。
在看完《英雄》之后,他接着看《干面埋伏》,再次被深深触动,后面又看了《剑雨江湖》和《捉刀人》。
在看完李茂森的所有小说之后,他做出一个决定,转型拍摄武侠电影。
一方面转型拍武侠可以避免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这个赛道上与李茂森撞车,也不会拍了电影之后被人误会是李茂森的作品。
另一方面他擅长色彩设计和挖掘角色人性,在看李茂森的几篇小说时,他发现这几篇小说很适合自己改编,在拍摄时也能很好地施展自身的特长。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他还有一点小心思,李茂森是武侠小说作家,他将来肯定会拍摄武侠电影。
如果自己先进入这个赛道,并占据有利的位置,将来李茂森转行拍武侠电影,就会被认为是第二次效仿他。
那时候他也能好好出一口闷气。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李茂森松口答应让他改编几篇小说。
“李导,怎么样?如果你答应合作,这个项目也可以交给星耀影业来投资制作,大家互利共赢。”
张导郑重地说道。
李茂森笑了笑,“张导,你想转型拍武侠电影的想法很不错,但不太现实。”
“不现实?”
张导皱着眉头不明白他的意思。
“张导,有一件事你有没有想过,武侠电影制片成本普遍较高,《英雄》里有许多大场面,还涉及到特效,制片成本更高。?”
张导听到他的话,脸色渐渐变得难看起来,虽然他没拍过武侠电影,但也知道拍这种电影很烧钱,尤其是《英雄》里面的大场面非常多。
如果不拍摄那些大场面,不用特效,拍出来的电影水平会很差,如果按照小说来拍摄,再加之他的构思,花费会更大。
一想到要用几千万才能拍出这部电影,他不由地感到绝望。
“这好象是个问题。”
陈导皱了皱眉头,看到张导情绪低沉,他拍拍张导的肩膀安慰说,“没关系,你可以继续拍现实题材电影,过几年再转型,如果你实在不想放弃武侠电影,那就先拍几部小制作练手。”
“这倒是个不错的建议。”
李茂森点点头。
张导叹了口气,握着拳头说,“过去半年我每天都在考虑新剧本的事,可看了很多故事也没有找到一个我感兴趣并且适合我的剧本,我现在快疯了。”
李茂森挠了挠眉毛,见张导这么痛苦,他心里有一点歉咎和自责,但也只有一点点。
他和张导是情敌,对情敌狠一些是应该的。
不然按部就班拍电影,或者搞原创,即使他拥有强大的剧本库,在成长速度上也不一定比得过张导。
不过出于人道主义,他提出一个建议。
“张导,我这里有几个不错的故事,本来准备自己拍电影,只是我比较忙,没有时间,你有兴趣的话可以试试。”
“——我想先看看剧本。”
张导尤豫两秒说。
“剧本还没写,等写完了再给你。”
李茂森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喝完茶见两人还没有离开的意思,他只好再破费点,请两人到餐厅吃一顿,下午顺便去看看《边走边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