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城

繁体版 简体版
海棠文学城 > 瞎弦 > 第57章 精神追求

第57章 精神追求

经过将近半年的摸排、收集、整理工作,凉州区非遗申请工作正式开始了。

凉州贤孝最能代表凉州传统文化,是最具竞争力,最有可能入选国家级非遗的项目,便是文化馆非遗申请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我专门负责凉州贤孝的申报工作,感觉压力山大。

我前期和张天盛老先生聊了很多,不仅听他唱了无数凉州贤孝曲目,还听他讲了小时候学贤孝的故事。

张天盛的故事,传奇而悲壮,却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老先生从小父母双亡,后来又遭人毒害,爷爷和师父都死了,和师娘相依为命,却没有消沉颓废,而是积极向上,从来没有向命运低过头。

到了新时代,生活好了,老先生还坚持骑着毛驴进城唱贤孝,不为挣钱,只为守住凉州贤孝最后的阵地。

就像当年他替师父最后守摊子一样,张天盛坚守的是那份传承。

现在申请非遗,张天盛老先生更是大力支持,毫无保留地给我讲贤孝的故事,无话不谈。

这是对艺术最大尊重。

可以说,凉州贤孝对于张天盛,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信仰。

这便是他和段山最大的区别。

段山虽然也唱了一辈子贤孝,也对凉州贤孝看得比啥都重要,但他争强好胜,看重名利,又不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格局完全不能和张天盛比。

我也抽时间采访了段山老先生,收集了很多关于贤孝的数据资料。

段山年纪比张天盛大一些,已经快九十岁了,但身体很好,说话大嗓门,中气十足。

他就是腿不太好,前几年都走不成路了,做了一次手术,把膝盖的半月板换成了人造的,现在才能拄着拐杖勉强走路。

“我这腿啊,就是年轻时候跑的路太多,造下的老毛病!”

段山叹道:“那时候为了多挣两个钱,十里八乡的到处跑着唱贤孝,这个村子里唱完,连夜就去了下一个村子

不光是凉州,我还经常去下面的县城唱,民勤古浪,大靖土门子,都跑遍了,最远还去过内蒙、青海和新疆呢!张天盛可没有我唱的地方多”

“是吗?您居然跑这么远去唱贤孝啊?”我有些不信。

“那当然了,我眼睛好着呢,不像张天盛,他想跑也跑不远嘛!”

段山几乎句句都在贬低张天盛,得意说道:“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是最早出来在大十字唱贤孝的,可兴时了,每天都能挣一罐子钱,后来张天盛他们才慢慢出来唱

我那时候手里有了些钱,就和人合伙倒腾牲口,从内蒙、青海、新疆,贩了牛马驴骡,赶回来在武威各地卖,成疙瘩成疙瘩地挣钱(大把挣钱)呢!

我虽然倒腾牲口,却也没有把贤孝手艺撂下,每次出门都带着三弦,到旅馆住店,我就在门上摆摊卖唱

内蒙青海新疆的人,虽然甚听不懂我唱的凉州土话,但也爱听我的贤孝,每次都大把大把地给我丢钱呢!

尤其是内蒙和新疆,有好多我们甘肃人,听我唱乡音,好多人都抹眼泪呢!

我可是把凉州贤孝在西北宣传遍了,为凉州贤孝做了大贡献,他张天盛,一辈子就窝在凉州唱的呢!

林主任,你说这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不得评给我啊?”

“呃这个还得综合考虑,由专家们慢慢评选,我说了可不算啊!”

我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段爷,没想到,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你还当过老板啊?”

“那是,我当时在凉州城里,可也是不小的老板呢!”

段山更加得意,一本正经说道:“我贩了几年牲口,挣了不少钱,就在家里盖了一院新房子,是我们全乡最阔气的,还有果园子呢!哪天了我领你去转转

九几年的时候,贩牲口的人太多了,行情不行了,我就当起了包工头

我刚开始带着队里的几个人,接点泥瓦活小打小闹,后来就拉起了一个大工程队,上百号人马呢!

也就我后来腿不行了,跑不动了,不然,我现在也是大建筑公司的老总呢!

我的三个娃子在城里都有楼房,都是我给他们买的

大娃子是公务员,老二是老师,老小接了我班,一直搞工程呢,现在也是不小的老板

给你林主任说,不是我吹牛,我段老三一辈子就是个日能(能干)人,干啥都不服人!

尤其贤孝,我一辈子都没有撂下,从来都不服他张天盛!”

“你们俩都是凉州贤孝的泰山北斗,各有所长嘛!”

我笑道。

几天的采访接触,我也发现,段山老先生的家庭条件,的确比张天盛老先生要好得多。

段山住在城里小儿子的楼房上,吃穿用度,在凉州城都算是好的。

张天盛却住在乡下,每天还得骑驴进城唱贤孝。

不过,两个人的精神追求,却是天壤之别。

张天盛坚守凉州贤孝的文化传承,段山却把贤孝当做获取名利的手艺。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无数人追名逐利,在他们眼里,当过老板的段山有钱,就是成功人士。

张天盛虽然生活条件也不错,吃穿不愁,但毕竟还是个普普通通的民间艺人。

但在我们搞文化工作的人看来,张天盛老先生的境界格局,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

段山现在不缺钱,他之所以一心想拿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头衔,一来是为了名声,最关键的,还是要压张天盛一头。

他被张天盛在贤孝上压了一辈子,就想临老了挣口气。

张天盛却无所谓,他只想把肚子里的贤孝都录制保存下来,永世传承,这样他就能对得起爷爷,对得起师父,对得起凉州贤孝。

至于名利,张天盛从来都不在乎。

段山见我还是一直推崇张天盛,便又说道:“林主任,这个国家级传承人评选上了,肯定得到处跑着宣传吧?

我虽然腿脚不太好,但现在做了手术,把波罗盖(膝盖)换掉了,拄着拐棍走路,啥问题都没有!

张天盛就不一样了,他的眼睛不行,只能看着个黑坨坨,看啥还都是倒着的,摸摸索索,白天还凑活,晚上就啥也看不着了

万一出去搞活动磕了碰了,他们的娃子们怕要找你们的麻烦呢!”

“张爷的眼睛看东西居然是倒着的?”

我有些愕然。

一直以来,我都不好意思问张天盛老先生盲眼的情况。

没想到,他的眼睛看东西居然是倒着的。

“你还不知道啊?张天盛这老贼,就是怕你们担心,才不给你们说的!”段山笑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